研究背景:
搭載于無人機(UAV)平臺的多光譜和高光譜傳感器為高效、便捷地獲取作物冠層光譜信息提供了強大工具。基于此計算的植被指數(VIs)已被證明能有效捕捉作物的光合生理變化并估算光合能力,例如對類胡蘿卜素變化敏感的光化學反射指數(PRI)以及與葉綠素含量(LCC)和光合作用密切相關的結構不敏感色素指數(SIPI)等。已有研究展示了結合多/高光譜數據、紋理、株高等信息或先進機器學習模型反演Pn等光合參數或脅迫狀態的潛力。然而,多光譜信息量有限制約了精度提升,高光譜研究也大多局限于篩選現有VIs,缺乏針對特定研究目標(如構建時間尺度綜合光合指標)對光譜信息或VIs進行先驗優化的環節,這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估算模型的準確性和普適性。因此,開發新型、實用的綜合光合指標并建立其與高效遙感手段的聯系,對于提升玉米光合能力評估和產量預測的效率與精度至關重要。
實驗與數據采集:
本研究在兩大玉米主產區(華北—華東夏糧區與南方丘陵區)于不同年份、不同播期和不同生育階段,對多品種玉米進行了數據采集。
圖1 實驗地點和研究區域設計的插圖。
數據采集:
采用搭載GaiaSky?mini高光譜成像儀(Dualix 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y Co., Ltd., 無錫,中國)的DJI Matrice?600?Pro無人機(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,深圳,中國)進行高光譜數據采集。高光譜儀波段范圍為400–1000?nm,光譜分辨率3.5?nm。飛行前使用DJI?GS?Pro進行航線與航點規劃,飛行高度30?m,前后重疊率70%,側向重疊率60%。起飛前以標準白板進行反射率校正,升空后利用20%、50%及70%反射率的灰布進行大氣校正。影像采集采用自動曝光模式,依據環境光照條件與目標亮度自動調整增益與曝光時間,采集時間為當日光合指標測定的11∶00。
圖2 研究流程示意圖。Pn:凈光合速率;Gs:氣孔導度;Ci:葉片內CO?濃度;Tr:蒸騰速率;DAF:開花后天數;ODP:日光合作用量;VIs:植被指數;HGW:百粒重。
研究結果:
基于不同植被指數篩選與建模方法的ODP估算:
以ODP為輸出變量,分別采用多元線性回歸(MLR)、支持向量回歸(SVR)、高斯過程回歸(GPR)、隨機森林(RF)和梯度提升決策樹(GBDT)五種方法,構建了兩類輸入:所有植被指數(VIs)與經競爭性自適應重抽樣(CARS)篩選后的VIs(表?4)。結果表明,采用CARS篩選VIs后,模型精度與未篩選時相當,卻僅保留了更少的特征,具有優異的降維效果;同時消除了冗余特征,顯著提升了計算效率,并減輕了過擬合,使模型在新數據上的泛化能力更強。從*優模型的頻次來看,GPR和SVR在精度上表現最佳,MLR、RF和GBDT相對較差。其中,SVR和GPR具有較強的非線性擬合能力、魯棒性及高維特征處理能力,因此在準確性上占優;MLR受線性假設限制;RF與GBDT則因模型復雜度和參數調優難度較大,表現相對遜色。采用留一交叉驗證(LOOCV)對全數據集建模,排除了數據劃分對結果的影響,提高了結果的穩定性與可靠性(圖?8)。LOOCV結果顯示,無論是否進行CARS篩選,GPR模型均具有最高精度;其中,CARS篩選后的GPR模型取得了最高的綜合表現:R2?=?0.82,RMSE?=?111.03,MAE?=?89.14;而未篩選模型的相應指標略低,為R2?=?0.81,RMSE?=?113.19,MAE?=?92.14。
基于單日光合作用量(ODP)的產量估測:
通過實測和估算的ODP數據對最終產量進行了估測(圖?9)。僅使用開花后10?天(10?DAF)實測和估算ODP進行產量估算時,決定系數R2分別僅為0.526和0.393,準確性較低;當加入開花后20?天(20?DAF)的ODP數據后,R2分別提升了0.182和0.194,估測精度顯著提高;而在繼續加入30?DAF和40?DAF數據時,R2的最大增幅均不足0.13。綜合使用四個時點的ODP實測值進行回歸,可獲得R2?=?0.770,RMSE?=?0.961?t?ha?1,MAE?=?0.816?t?ha?1,表明多時點ODP實測數據可較準確地估測玉米產量。使用估算的ODP值進行產量估測時,R2亦均超過0.70,說明ODP估算同樣可用于精度較高的產量預測。
圖?3 玉米籽粒灌漿動力學過程。(a) 不同灌漿階段百粒重(HGW)統計;(b) HGW 生長動力學曲線擬合;(c) 開花后灌漿速率(GFR)變化。
圖?4 Pn 擬合曲線投影面積獲取流程。(a) 開花后第?10?天的凈光合速率(Pn)測值;(b) 數據插值處理;(c) Pn 曲線擬合;(d) 曲線下投影面積計算。
圖5 不同灌漿階段(10、20、30、40?DAF)HGW 與光合指標的 Pearson 相關系數矩陣。
圖6 二維相關光譜分析結果。(a) 10?DAF;(b) 20?DAF;(c) 30?DAF;(d) 40?DAF。
圖7 單日光合作用量(ODP)與各植被指數的 Pearson 相關系數。
表4 不同 VIs 篩選方法下 ODP 估算精度及*優建模方法比較
圖8 不同植被指數篩選方法下 LOOCV 結果比較。(a) 未篩選;(b) CARS 篩選。
圖?9. 基于實測與估算ODP的產量估測。(a)僅10?DAF實測ODP;(b) 10DAF?+?20DAF實測ODP;(c)10、20、30?DAF實測ODP;(d) 10、20、30、40DAF實測ODP;(e) 僅10DAF估算ODP;(f) 10DAF?+?20DAF估算ODP;(g) 10、20、30?DAF估算ODP;(h) 10、20、30、40DAF 估算ODP。
圖10 不同處理區內產量時空分布圖。— 新鄉試驗場:2021?年(a、e、i)、2022?年(b、f、j)— 南通試驗場:2022?年(c、g、k)、2023?年(d、h、l)(a–d) 實測產量;(e–h) 基于實測 ODP 估測產量;(i–l) 基于估算 ODP 估測產量。
圖11 不同試驗地點、年份、播期、品種及生育階段對 ODP 估算精度的影響。其中,ZD?958 表示鄭單?958,XD?61 表示新單?61,DH?605 表示登海?605,ZY?303 表示中育?303,SYN?5 表示蘇育?5,SYN?11 表示蘇育?11,JY?877 表示江育?877,SY?29 表示蘇玉?29。
圖?12. 基于不同光合指標的產量估測對比。(a–d) 未引入投影面積指標;(e–h) 引入投影面積指標后。
圖13 基于植被指數的產量估測對比。(a–d) 采用表?4中篩選的VIs;(e–h) 基于VIs與產量相關性篩選后的估測結果。(a) 僅10?DAF篩選VIs;(b) 10DAF?+?20DAF 篩選VIs;(c) 10、20、30?DAF篩選VIs;(d) 10、20、30、40?DAF篩選VIs;(e) 僅10?DAF相關性篩選;(f) 10?DAF?+?20?DAF相關性篩選;(g) 10、20、30?DAF 相關性篩選;(h) 10、20、30、40?DAF相關性篩選。
研究結論:
本研究提出的“單日光合作用指標"(ODP)打破了傳統光合能力評估依賴瞬時觀測、易受環境干擾、代表性不足的局限,首*在田間群體水平上實現了日尺度作物光合強度的量化表達。結合無人機高光譜遙感技術,ODP不僅可準確估算玉米的光合能力與最終產量,還可用于篩選高敏植被指數,用于產量遙感預測,具備良好的時空適應性、作物泛化性與擴展潛力。未來,ODP模型可進一步推廣至小麥、水稻等作物的精細化管理與精準農業實踐中,為構建高效、智能、綠色的作物表型感知與決策系統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路徑。
作者
朱少龍,揚州大學
來源
Zhu S, Yang T, Han D, et al. ODP: A novel indicator for estimating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and yield of maize through UAV hyperspectral images[J].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, 2025, 235: 110350.